{SiteName}
首页
诊断心包炎
心包炎护理
网胃心包炎湿性
网胃心包炎干性
网胃心包炎x线
手术急性心包炎

鸭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案

鸭常见疾病

1、流行性感冒

特点:该病表现为突发、发病急、传染性强,秋冬季节多发。

症状:食欲废绝、体温升高、鸭冠与肉垂水肿、发绀,精神高度沉郁,伴随着大批死亡,数天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病鸭拉黄白色、乳白色活黄绿色稀便,眼流泪,眼睑水肿,头部及颌部皮下水肿;眼结膜出血,泄殖腔粘膜出血或充血和水肿。

病理:肝脏上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坏死点,有些坏死点中间还有出血或出血斑,心包膜、口腔、食道和腺胃粘膜上有出血点;肌肉的色质下层充血或出血,十二指肠和直肠严重出血、泄殖腔粘膜出血。

治疗:病毒沙+鸭浆巴沙或毒克+瑞雪+杆浆克

2.鸭副粘病毒病

特点:是新发现的一种以拉灰白色稀便、肠道黏膜溃疡或痂块为特征的鸭急性传染病,该病各个阶段的鸭均有易感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潜伏期3~5天。

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无力,常蹲地,不食或少食,饮水增加;拉灰白色稀便,后期拉水样血便和绿色稀便等;少数鸭后期有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10日龄雏鸭有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一般发病后6~7天有好转,9~10天康复。

病理:1.本病特异性的病变:肠道黏膜有散在淡黄色或灰白色豌豆至黄豆大的纤维素性痂块,较难剥离,剥离后呈出血或溃疡面,此病变往往从浆膜层即可观察到;

脾脏肿胀、瘀血,有多量灰白色坏死点;胰腺肿胀苍白,有针头大小坏死点和出血点;肝肿胀、瘀血,有坏死点或灰色斑;腺胃黏膜及肌胃角质层下黏膜表面充血或有大小不一出血斑;有的食道末端皱襞间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结痂,易剥离,剥离后可见出血斑点或溃疡,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心冠脂肪出血,有的心包积液;脑充血、瘀血。临诊实践中,一些病例,特别是日龄小、病程短的病例常不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特征性病变,给鉴别诊断带来困难。

治疗:病毒沙+鸭浆巴沙+毒克或瑞雪+佰疫肽。

3.鸭瘟病

特点:是由鸭瘟病毒感染鸭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8-40日龄,以传染快、死亡率高,眼和泄殖腔出血及拉稀粪为特征。

症状:患鸭发病突然,表现为精神萎顿,缩颈,食欲减少或废绝,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两腿无力静卧于地,流泪,眼睑肿胀,粘连;鼻孔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粪便稀,呈绿色或灰白色,雏鸭呈败血症状死亡,成年鸭表现为产蛋下降、流泪、腹泻、跛行等症状,死亡率极低,但病程长。

病理:本病特异性的病变:肠内尤其是回盲段、空肠、十二脂肠,有似平行排列的环状带或圆形或椭圆形枣核状丘疹,病程稍长的,环状带或丘疹表面呈小点出血,易剥离,呈溃疡病变,泄殖腔粘膜出血或有溃疡。口腔、喉、食道有淡黄色伪膜或溃疡;心、肝、肾等实质器官有小点瘀血或出血;肝脏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脾比正常略小,表面有黑色斑纹;

预防:避免鸭鸭混养,以防止饲料、饮水被鸭瘟病毒污染;在鸭瘟发病率高的地区,必须给鸭接种鸭瘟弱毒疫苗,初生鸭免疫期维持1个月,2月龄以上的鸭免疫期可达9个月,种鸭产蛋前接种疫苗1次,可提高母源抗体水平,雏鸭的首免日龄可适当推迟。

治疗:毒克+杆菌痢清+瑞雪

4、鸭大肠杆菌病

特点: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雏鸭发病常与种蛋污染有关。成年母鸭群感染发病时,一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至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后本病也停止发生。流行期间常造成多数病鸭死亡。公鸭感染后,虽很少出现死亡,但可通过配种而传播本病。

症状:1.急性败血型:各种年龄的鸭都可发生,但以7~45日龄的鸭较易感。病鸭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怕冷,常挤成一堆,不断尖叫,体温升高,比正常鸭高1℃~2粪便稀薄而恶臭,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肛周沾满粪便,食欲废绝,渴欲增加,呼吸困难,最后衰竭窒息而死亡,死亡率较高。

2.母鸭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母鸭在产蛋后不久,部分产蛋母鸭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愿走动,喜卧,常在水面漂浮或离群独处,气喘,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嘴触地,腹部膨大。排黄白色稀便,肛门周围沾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其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病鸭眼球下陷,喙、蹼干燥,消瘦,呈现脱水症状,最后因衰竭而死亡。即使有少数鸭能自然康复,也不能恢复产蛋。

3.公鸭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主要表现阴茎红肿、溃疡或结节。病情严重的,阴茎表面布满绿豆粒大小的坏死灶,剥去痂块即露出溃疡灶,阴茎无法收回,丧失交配能力。

病理:1.败血型病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

2.成年母鸭的特征性病变为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腥臭浑浊的液体,常混有损坏的卵黄,各内脏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渗出物,肠系膜互相粘连,肠浆膜上有小出血点。

3.公鸭的病变仅局限于外生殖器,阴茎红肿,上有坏死灶和结痂。

治疗:病毒沙+立克大杆或病毒威+亚康宁

5、鸭霍乱(巴氏杆菌病)

特点:2月龄以上的育成鸭和成鸭易感,但雏鸭也有感染的。发生此病多取败血症变化,表现剧烈下痢

症状:1.最急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初期,几乎看不到症状而突然无亡,有时鸭群看来很正常,白天吃食饮水均很好,次日却发现死在舍内,有的突然倒地,双翼扑动几下就死亡了。

2.急性型:症状比较典型,体温43~44℃,常有剧烈腹泻,粪便黄绿或灰白色,口鼻流出粘液或泡沫呼吸困难,后期昏迷而死亡,食欲减少或不食,饮欲增加,精神沉郁,缩颈闭眼,羽毛松乱,离群呆立病程半天至3天,死亡率在80%以上。

3.慢性型:多由急性转化而来,表现呼吸道和消化道慢性炎症,病鸭消瘦、贫血、鼻窦肿大、关节发炎、肿胀、跛行、常卧地不起,病程可达数周,死亡率不高,但发育受阻,生产能力下降。

病理:皮下组织、肠系膜有小点出血;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心包增厚,心包液多,呈淡黄色透明状;心内膜、心冠脂肪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肺发生充血、出血、水肿严重;十二指肠、直肠粘膜充血、出血、水肿。

治疗:杆浆克+盐酸土霉素或立克大杆+链霉素

6.鸭病毒性肝炎

特点: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迅速、发病急、致死率高的传染病,常在天气变化、气温低时突然发病,大多数病鸭在2周内发病,可通过呼吸道、空气、饲料、饮水传播。

症状: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萎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粪便稀薄带有黄白色;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势。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内的雏鸭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不到50%;4~5周龄的幼鸭基本上不死亡。

病理: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多数肾脏充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预防:可在出壳4—16小时内接种病毒肝炎疫苗;定期饮服消毒药,清除肠道病毒传播途径;入雏1周内喂1个疗程的肠道消炎药,如大肠杆菌杀星、氟本尼考制剂。并加入维生素C,提高抵抗力。做好饲养管理,减少冷刺激;喂1个疗程的抗病毒药,如中草药、病毒唑等,防止早期感染。

治疗:鸭肝炎抗体+瘟毒杀+黄芪多糖

7.传染性浆膜炎

特点:本病是由里默氏杆菌引起,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症状:潜伏期为1~3天,有时可达1周。

1.最急性:常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2.急性病型:精神沉郁,缩颈、嗜眠、嘴拱地,腿软,不愿走动,行动迟缓,共济失调,食欲减退或不思饮食。眼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常使两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鼻孔中也有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雏鸭腹胀。死前有痉挛、摇头、背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抽搐而死。病程一般为1~2天。而4~7周龄的雏鸭,病程可达1周以上,

3.慢性型: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肢软卧地,不原走动,常呈犬坐姿势,进而出现共济失调,痉挛性点头或摇头摆尾,前仰后翻,呈仰卧姿态,有的可见头颈歪斜,转圈,后退行走,病鸭消瘦,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主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眼睛、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部分鼻窦扩张,死前有神经症状。

病理: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心包膜被覆着淡黄色或干酪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囊内充满黄色絮状物和淡黄色渗出液。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膜。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表面附有纤维素性薄膜,有的病例脾脏明显肿大,呈红灰色斑驳状。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淤血。慢性病例常见胫跖关节及跗关节肿胀,切开见关节液增多。少数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预防:10日龄左右首免,首免后2~3周二次免疫。种鸭可于开产前2周免疫,以后种鸭每年开产前2周免疫一次,以保护雏鸭早期感染。

治疗:病毒沙+鸭浆巴沙+瑞雪

亲:您觉得这篇文章很棒,请分享在朋友圈吧!

做中国最好的养鸭技术学习平台。

每篇文章都争取原创与实用。以平直的语言说养鸭生产。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ojinz.com/ssjxxby/584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