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浆膜炎(又称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近几年来在雏鹅群流行比较严重的细菌性疫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1周-7周龄鹅。
其特征是患病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输卵管炎、关节炎、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变。由于本病病原菌抗原型多,又是侵害浆膜,更易产生抗药性;同时本病暂无正规疫苗预防,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可造成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禽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近期,受台风影响,连续高温多雨,一线养户出现一些幼鹅死亡,患鹅拉稀、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从剖检10只死亡或有明显症状的小鹅来看,其病理变化主要是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包膜炎和气囊炎等为特征。
一、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萎,不吃或少吃,流清涕,咳嗽、摇头、缩脖歪颈,排白色稀粪。濒死前发抖,运动失调,有神经症状,低头或后仰,抽搐不久即死亡。
二、病理解剖变化 解剖已死及濒死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肿大、淤血、质脆,表面被覆一层黄白色纤维素性膜。心脏出现心包炎,心包膜被覆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絮状纤维素渗出液,有的心包膜和心外膜粘连。气囊浑浊,有淡黄色至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即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
三、治疗 1、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将病死鹅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用百毒杀消毒液稀释喷洒场地及用具,每天1次,连续消毒1周。 2、改善饲养管理,加强雏鹅的保暖工作。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补充3%葡萄糖水和多种维生素,病、健鹅分开隔离饲养。 3、咨询兽医,选择头孢类、氟苯尼考、迪安卡那等,集中投喂,连用3天。建议同步药敏试验,以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经采取上述防治措施2天后,鹅群停止死亡,病鹅很快痊愈。
四、预防
1、患病鹅场预防
对于已经发生浆膜炎的鹅场,在预防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将病死鹅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用聚维酮碘消毒液稀释喷洒场地及用具,每天1次,连续消毒1周。
2)改善饲养管理,加强雏鹅的保暖工作。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补充3%葡萄糖水和多种维生素,病、健鹅分开隔离饲养。
3)进行紧急免疫预防。可同时应用敏感抗菌药物,以达到在未产生免疫前能较好控制流行发生的目的。常用的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头孢噻呋等。
2、健康鹅场预防
对于没有发生浆膜炎的鹅场,在预防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在饲养过程中,注意鹅群要与鸭群分开,以免雏鹅被感染。另外,小鹅仔在放牧或下水时,不要和鸭群或其他鹅群在一起,以预防被外来的传染源感染,保证本场鹅群健康成长。
2)由于雏鹅易感染,所以尤为要重视,注意在将雏鹅转舍或下塘时,要留意当天的天气情况,尽量减少运输或赶鹅对鹅群造成的影响,因为鹅应激也是该病发生的一个原因,所以要避免。
3)避免高密度饲养,保证鹅场干净卫生,及做好鹅舍通风,温湿度要合理调节好。
4)适时预防。在有必要时要对场内小鹅在7-10日龄时进行免疫接种疫里默氏菌病疫苗,能更好的预防该病。另外,在小鹅仔饮水时添加适量的复合维生素、氟苯尼考和硫酸新霉素,也能很好的预防鹅浆膜炎病的发生。
如有技术需求,欢迎咨询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