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提前使用胆汁酸可有效预防鸭肝炎。
本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生,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
本病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萎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势。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内的雏鸭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不到50%;4~5周龄的幼鸭基本上不死亡。剖析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多数肾脏充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肝脏水肿,并有许多针尖大至黄豆粒大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在感染初期呈空泡化,后期则出现病灶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血管套现象。脾肿大,呈斑驳状。肾肿胀,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
一旦确诊可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加上胆汁酸可以加快鸭子肝脏的恢复。
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5周龄以内的雏鸭,应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孵化、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在孵化雏鸭之前使用胆汁酸,以及在孵化雏鸭之后,给雏鸭食用胆汁酸。
龙昌胆汁酸:从动物胆膏上提取了胆汁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功能是提高脂肪利用率,保护肝胆健康。在成年鸭上食用胆汁酸可以加快的鸭肝炎后肝脏的恢复速度,在雏鸭上可以加快肝脏肠道的快速发育且预防鸭肝炎的发生。对于肉鸭的话可以降低料肉比,对于蛋鸭可以预防肝胆病以及肠炎,还可以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增加蛋壳质量,对于雏鸭可以增加其肝脏以及肠道的快速发育,增强其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