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
在年9月1日,我院胸外科成功的完成了首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经过精心的手术和全体医护人员全力的手术后监护及积极的治疗下,病人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手术后第十一日患者出院回家了,我们的手术非常成功!
回顾当年在这个病人收治的整个过程,有很多有惊无险中的故事再一次的浮现在我的眼前,在当时医疗和监护设备以及技术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为了救治这位心脏功能即将衰竭,已经徘徊在死亡的边缘的病人,全科室的医护人员敢于担当、勇于冒险、舍己为人、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救治工作中,最后战胜了死神,把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抢救了过来,让病人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由于心脏外科手术难度较大,对医院和科室在各方面配套的设备条件和医生的技术要求是很高的,在当时我国能开展心脏手术的医疗机构大多数都集中医院,医院医院,在当时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和技术条件下要做心脏外科手术是很难的。医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紧急购置了必备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把原来简易的监护室也重新进行了合理的布置,参与手术的医生也在中山总院心脏外科王敏生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专科技术的学习。所以说这次心脏手术的成功,不但是为患者解除了心病,救治了患者宝贵的生命,也标志着我院胸外科的诊疗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医院的空白,医院发展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仁心涌动收下重症患者
患者蔡XX,男性,年龄68岁,2年前开始有心悸、气促,近半年来病情逐渐加重并卧床不起,同时出现腹胀、少尿、腹水和黄疸等症状,病人来院时病情严重不能坐立而有家属用推床送到诊室,接诊的吴健彪主任医师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并做了细致的体格检查后发现病人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颈静脉怒张并伴有胸水及双侧下肢浮肿、腹水及肝肿大(肝脏下缘位置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5CM),病人腹围增大至98厘米。心脏检查发现心界缩小、听诊心音低钝。心电图检查结果为:广泛T波低平及QRS低电压。胸部X线影像学检查见心脏周围有钙化的纤维组织板包绕,以心前区为主,钙化的纤维组织板最厚处约有1.3CM,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病变的部位在心包,缩窄的心包可以使心脏的跳动受到束缚和压抑而引起全身循环系统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症状(见图1、缩窄性心包炎病变示意图),病人的病情非常的危重,情况紧急,如不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病人很快就会有生命危险。
▲图1缩窄性心包炎病变部位示意图
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是我院胸外科第一次遇到的这样复杂的病例,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系统的症状多、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手术后血液循环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很大,治疗和监护的难度非常之高。对于这样一位严重的病例、而且本院过去又没有治疗过这种病人的案例和经验,是将病人收下来进行治疗?还医院?是冒这个风险?还是把病人一转了之?要是医院,我们的医生一点风险也没有,如果把病人留在我院继续治疗,那就要冒很大的风险,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也会有治疗失败的可能,这些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对我们胸外科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但是病人家在青浦农村,来去市区不方便,医院治疗费用高,病人家属要求能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本着一颗“一心为病人的仁心”,科室的医生们聚在一起对病人的病情和治疗的方案进行了商讨,也取得了一致的认识,我们要有效的解除病人心脏的疾病,要想方设法的给病人进行治疗,一定要争取手术治疗的成功。吴建彪主任医师再经过与家属反复的解释和沟通后也取得了家属的理解,家属经过商量后同意在我院继续治疗,病人被立即收入病房治疗。
细心研究制定手术方案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症所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舒收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见图2)。
▲图2缩窄性心包炎引起全身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
由于该病人发病的周期已经长达两年,也引起了全身血液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很明显,病情非常严重,如不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切除缩窄在心脏前区硬化的纤维组织板就不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症状和体征,病人的生命已经危在旦夕。
病人入院后首先进行了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每日给予静脉缓慢滴注心肌能量的药物如:如ATP、CO-A,给予口服利尿和降低循环外周阻力的药物:如双氢克尿塞、氨苯蝶呤和开博通等药物,积极的调整病人的全身情况并做好相关的手术前各项指标的检测,以掌握更多的临床资料,做好充分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在此同时,胸外科也召集了麻醉科、心内科和监护室等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了反复的讨论,详细的分析了病情和治疗方案,对手术的可行性和耐受性也进行了评估,对手术后病人可能发生的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和处理的方案进行了梳理,列出了应急处置的预案。同时还对手术中和手术后病人的监测和监护需要的设备和器械进行了排摸,对必须的手术器械和设备报请院部立即给予紧急购置。
作为一项胸外科从未做过的病情非常复杂、手术风险非常大的而且需要全院相关科室配合的手术,医院开展的一项新的技术和新的项目,这第一例手术一定要保证一举成功,否则来自社会上的、医院内部和科室内部的压力都会让手术医生组难以跨步,在明确任务和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胸外科向院部递交了《开展新手术项目的申请报告》,在报告里我们详细阐述了病人的病情和手术前准备的情况以及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并发症时的处理预案,报告得到了院部的批准并对麻醉科、心内科、护理部、监护室等相关科室的主任进行了动员,要求他们配合胸外科完成这位特殊病人的救治。
由于此病人的病情特殊,而且又是我院首例心脏的手术,对整个手术团队的要求也非常高,所医院心脏外科王敏生教授和麻醉科的主任来我院做技术指导。
精心手术安度手术难关
年9月1日的上午7点30分手术病人被接进了手术室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当时手术室内的气氛显得格外的紧张,病人的深静脉穿刺、全身麻醉、手术器械的准备、病人手术部位的消毒、洗手护士整理器械台等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笔者有幸作为此次我院首例心脏手术组的医师也一同上了手术台,成为了这个优秀手术团队中的一员,亲历了整个手术的过程(见图3)。
▲图3我院首例心脏手术照片
图中左侧为吴建彪主任医师、右侧为王敏生教授、中间为邵立新副主任医师
上午8点30分手术开始,但是在打开病人的胸腔探查时发现在病人心脏前区心包所形成的纤维组织板病变的情况远比手术前在X线片子上看到的要严重的多,此时的纤维组织板已经完全钙化成骨板状的,最厚处超过1.3厘米,它坚硬如骨的将心脏的前区包裹起来并与心脏表面有了严重的黏连,如进行强行的剥离将会损伤到心壁的冠状血管和心脏的肌层,手术中的风险是极大的,所以要剥除这致密如骨板样的纤维组织板真是谈何容易啊!
面对如此严峻而复杂的病情,如果手术继续做下去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考验,而终止手术关闭胸腔病人则将必死无疑。病人的胸腔已经打开,手术组的医师们已经骑虎难下,毫无退路,在这关键的时刻也只能拼搏一次了。手术组经过现场分析后拿出了一个先局部突破,再全面剥离的手术方案,即先找到骨化纤维板中最薄和最软的区域进行突破,然后再向最厚最硬的区域扩大,直至把钙化的纤维组织板全部的剥离,由于增厚的纤维组织板致密如骨,一般的手术器械已经难以把它剪开和剥离,只能借用骨科用的骨剪来一点一点的剪开、一块一块的剥离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每一个操作更加精细了,手术的风险也在逐渐的加大,剥离的区域也在一点一点的扩大,通过三个多小时精细的手术操作最终将包绕在病人心脏前区钙化的纤维板全部的剥离,顺利的完成了手术,这时候我们可听到病人的心脏在脱离了缩窄钙化纤维组织板的禁锢后有力的跳动,在王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手术在12点30分圆满结束,患者在麻醉苏醒后被安全的护送到监护室进行术后监护及后续治疗。
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台上各级医生密切配合,洗手护士与手术医生保持一致,手术台下麻醉医师每一秒钟都在全神贯注着病人的情况,及时的调整病人的变化,没有丝毫的懈怠,心内科盛宗英主任医师也亲临手术室为病人进行保驾。在当时手术中的监护仪器也很缺乏,唯一一项最可靠的监测手段只有一个“中心静脉压监测(CVP)”,麻醉师们只能根据这个变化来监测病人血液循环的情况,及时的调整输液的速度,防止心脏衰竭的发生。
手术历时四个多小时,禁锢着心脏跳动将近两年的钙化纤维组织板被完全剥离,剥离下来的钙化的纤维组织板在数量上有一药碗之多,钙化的纤维组织板在最厚的地方有1.3厘米,从本台手术的这些数据来看,由此就可以想象到这例手术的复杂性与操作的难度了。
尽心尽责全力监护患者
完成了手术这只是整个治疗的一个部分,手术成功了不等于病人治愈了,像这种心脏手术手术后的病人的病情变化多,进展快,所以手术后密切的监护、及时的处理各种病变和治疗及全过程的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监护室的护理人员也早已做好了接受病人的各项准备工作,病人将被安置在一个相对隔离的一个监护床单元区域内,呼吸机和监护仪等设备和仪器也处于备用状态。在护理人员的安排上也特地为这位病人排出了一个特别护理小组,将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对病人进行监护和治疗。
手术组的医生们毫无懈怠,也护送着病人一同返回到了监护室,医生对病人的手术经过和手术后在监护和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向特别护理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了交接。手术组的医生们也同时也排出了二十四小时的特别治疗组的班,主要有吴建彪主任和邵立新副主任医师担任,同时再加上科里其他的几位医生分别按上半夜和下半夜值守进行了排班,确保在病人的周围不脱离医护人员。特别治疗组主要的工作是密切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处理各种突发的情况;要严密的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根据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来监测病人血液循环的情况,及时的调整输液的速度,同时给予心肌保护、抗感染和利尿等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心脏衰竭和各种感染的发生(见图4),还要做好病人各项数据和资料的记录,确保资料的完整。
▲图4手术后在密切监护中的病人
为了使病人能安度手术后的危险期,吴建彪主任医师和邵立新副主任医师带领其他几位医师接连几天蹲守在病人的监护床边,密切观察着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病情变化和并发症,帮助病人闯过了一道道生死关。尤其是邵立新副主任医师从病人手术的当天起就连续在监护室病人的床边陪了三天三夜,不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辛劳,其中也有一段少为人知的小故事;那是在病人手术后的当天,邵医生的妻子因患病毒性感冒发热在40度以上,他为了不离开严密观察中的病人,就叫病房的护士给他妻子输了两瓶盐水,用了一些退热药就让她自己回家了,邵医生第二天、第三天都在监护室观察病人而没有回家关心妻子患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效果和病情恢复的情况,只注意了自己病人的病情而没有顾及到妻子的病情,以致于他妻子在一个月后因为这次病毒性感冒没有进一步的抗病毒治疗,没有彻底的治愈而引发了病毒性心肌炎,不得不住院治疗,此后就留下了心悸、心虚无力和失眠的后遗症。
时间在一天一天的过去,病人的情况在医生组和特别护理组全体医护人员尽心尽责的治疗和护理下也在一天一天的好转,病人闯过了术后出血关、心衰关和感染关,病情逐渐的趋于稳定,插在病人身上的各种引流管也在一根一根的拔除,病人原来的心悸、气促症状在逐渐的好转,腹水、黄疸和下肢浮肿的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病人逐步走向了康复,病人已从原来的卧床状态变为能够在床上自己坐起来了(见图5),手术后的第十天后拆除了皮肤伤口上的缝线,次日病人就出院回家休养了。经过手术后的多次回访了解到病人回家后在手术后一个月就能自行下地行走,第三个月生活就可以基本自理了,病人回去后逢人医院的医生好,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图5手术后第九天病人已经能够自己在床上坐起来
欢欣鼓舞向国庆节献礼
我院的首例心脏手术是在院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为我们胸外科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如开展新项目相的审批、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动员和调配、必须的手术设备和器械的紧急购置等等,没有领导的支持和帮助要完成这例手术是很困难的。首例心脏手术也引起了全院同事们的关心和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