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现和收集作为诊断根据的症状资料,需用各种特定的方法,对病羊进行客观的观察与检查。以诊断为目的,应用于临床实际的各种检查方法,称为临床检查法。
从临床诊断的角度,通过问诊调查了解和应用检查者的眼、耳、手、鼻等感觉器官,对病羊进行直接的检查,仍是当前最基本的临床检查方法。
基本的临床检查法主要包括:问诊、视诊、触诊、叩诊、臭诊和听诊。因为这些方法简单、方便、易行,在任何场所均可采用,并且多可直接地、较为准确地判断病理变化,所以一直被沿用为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一)问诊
问诊就是以询问的方式,听取畜主或饲养人员关于病羊发病情况和经过的介绍,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现病历、既往病史、平时的饲养管理及利用情况。
1.现病历:即关于现在发病的情况与经过。其中应重点了解:
(1)羊群的发病范围及季节发病的范围,是散发还是群发;邻舍及附近场、户是否也有发生;发病是否有季节性。从而可以初步区分病的性质是传染病、寄生虫病、污染草料中毒或内科病。
(2)发病羊是否具有某些特点如品种特点、性别特点、生理结段特点、年龄特点或体质特点等。如绵羊肺腺瘤病在3岁以上绵羊才会表现出症状。肥胖羔羊易发生代谢中毒。
(3)病程及预后自然发病的时间,是自愈还是死亡,死亡的情形,是兴奋死亡还是衰竭死亡。病症发展的快慢及严重程度。
(4)主诉人所估计到的致病原因。如羊多吃了精料、吃了霉草、吃了有毒草料,曾在烈日下曝晒,曾经受伤等。
2.既往病史:即过去病羊、羊群病史。其中的主要内容是:病羊与羊群过去患病的情况,是否发生过类似疾病?其经过与结局如何?是否疫区?是否防疫等。这些资料在对现病与过去疾病的关系以及对传染性病和非传染病的分析上都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3.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即对病羊及羊群的平时饲养管理、生产性能的了解。不仅可从中查找出饲养管理的失宜与发病的关系,而且在判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上,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更应详细地询问:
(1)饲料日粮的种类、数量与质量,饲喂制度与方法。饲料品质不良与日粮配合不当,经常是营养不良、消化紊乱、代谢失调的根本原因;而饲料与饲养制度的突然改变,又常是引起前胃疾病、便秘或下痢的原因;饲料发霉、放置不当而混入毒物,加工或调制方法的失误而形成有毒物质等,可成为饲料中毒的条件。放牧的羊群则应问及牧地与牧草的组成情况。
(2)畜舍的卫生和环境条件。如光照、通风、保暖与降温,垫草及运动场等。牧场的地理情况(位置、地形、水源、气候条件等),附近场矿的三废(废水、废气及污物)的处理等也应注意。环境条件的卫生学评定,在推断病因上应该特别重视。
(3)病羊的使用情况及生产性能,管理人员及其管理制度。对动物的过度使用(配种次数过多),粗暴抽打,只挤奶不加精料,运动不适,饲养人员的不熟练与管理制度的紊乱等也可能是致病的原因。
可见问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这当然要根据病畜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加以增减。而问诊的顺序,应依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可先问诊后检查,也可先检查后问诊,也可边检查边询问。而特别重要的是问诊的态度,要十分诚恳和亲切,以得到畜主的密切配合,取得充分而可靠的资料。
对问诊得到的材料,应客观地评价,既不应绝对地肯定又不能简单地否定,而应将问诊的材料和临床检查的结果加以联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而找出诊断线索。
(二)视诊
视诊就是用肉眼直接地观察病羊的整体概况,或其某些部位的状态,经常可搜集到很重要的症状资料。视诊是接触病羊进行客观检查的第一个步骤,主要内容包括:
1.观察其整体状态:如体格的大小,发育的程度,营养状况,体质的强弱,躯体的结构,胸腹及肢体的均称性等。
2.观察其精神及整体、姿势与运动行为:如精神的沉郁或兴奋,静止时的姿势改变或运动中步态的变化,有否腹痛不安、运动强拘(如破伤风、有机磷中毒、风湿病等)或强迫性运动等。
3.观察其体表皮肤被毛的病变:如被毛状态,皮肤及粘膜的颜色及特性,体表的创伤、溃疡、疹疱、肿物等外科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及特点。
4.检查某些与外界直通的体腔:如口腔、鼻腔、咽喉、阴道、肛门等。注意其粘膜的颜色改变及完整性的破坏,并确定其分泌物、渗出物的数量、性质及其混有物。
5.注意其某些生理活动异常:如呼吸动作有无异常,是否喘息、咳嗽。采食、咀嚼、吞咽、反刍等消化活动情况及有无呕吐、腹泻,排粪、排尿的状态及粪便、尿液的数量、性质与混有物。
视诊又是深入畜舍,巡视羊群时的重要内容,是在羊群中早期发现病羊的重要方法。
视诊的一般程序是先检查羊群,判断其总的营养、发育状态,并发现患病的个体;而对个体病羊则先观察其整体状态,继则注意其各个部位的变化。为此,一般应先距病羊一定距离(1.5米左右),以观察其全貌,然后由前到后,由左到右地边走边看,围绕病羊行走一周,以做细致的检查;先观察其静止姿态的变化,再行牵遛,以发现其运动过程及步态的改变。
通过临床的视诊观察,根据所发现的症状变化,一般就可为进一步的诊查提供深入的线索,甚至在个别的情况下可直接对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如破伤风等)。当然,视诊的观察力的锐敏性及判断的准确性,必须在经常不断地临诊实践中加以锻炼与提高。
(三)触诊
触诊是利用触觉及实体觉的一种检查法。通常用检查者的手(手指、手掌或手背,有时可用拳)去实施。
1.触诊的适用范围一般可应用于:
(1)检查体表状态。如判断皮肤表面的温度、湿度,皮肤与皮下组织的质地、弹性及硬度,体表淋巴结及局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温度、硬度、可动性及痛疼反应等。
如要测出准确体温,可用兽用体温计,方法是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然后将水银一端涂上润滑剂,再插入肛门5—7厘米,停5分钟后再取出看体温的高低。
(2)检查某些器管、组织,感知其病理变化。如在心区检查心搏动,以判定其强度、频率及节率。触诊对检查瘤胃积食、臌气、瓣胃阻塞等都很重要。对羊怀孕后期的检查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3)腹部触诊可判定腹壁的紧张度及敏感性,还可通过软腹壁进行深部触诊。从而感知腹腔状态(如腹水),胃肠的内容物及性状,肾脏与膀胱的病变以及母畜的子宫与妊娠状况。
2.触诊的具体方法:触诊应依检查的目的与对象而不同。
(1)检查体表的温、湿度,应以手背为主进行,应注意躯干与末梢的对比及左右两侧、健区与病区的对照检查。
(2)检查局部与肿物的硬度和性状,应以手指进行加压或揉捏,根据感觉及压后的现象去判断。如手指加压后留有明显的压痕,此乃是皮下水肿的特征。如感觉有明显的波动感,多提示其内容蓄积有液体(如脓肿、血肿、淋巴外渗等时),如肿胀柔软、有弹性或触压其边缘处有捻发音,有气体向周围组织窜动,则为皮下气肿的特征;如肿物位于腹侧或腹下、脐部或阴囊部,且其内容物不定,或为固体、液体或气体,经按压可还纳,宜提示疝的可疑。
(3)内脏器官的深部触诊。须依被检查的器官部位不同而选用适宜的方法。按压触诊适用于检查胸、腹壁的敏感性及腹腔器官与内容物性状。冲击触诊适用于羊右侧肋弓区,可感知瓣胃或真胃的内容物性状。切入触诊,以一个或几个并拢的手指,沿一定部位进行深入的切入或压入,以感知内部器官的性状,适用于检查肝、肾、脾的边缘及性状。
在触诊时,不能只是单纯地用手去摸,而必须同时手、脑并用,做到边触诊边思索。
(四)叩诊
叩诊是对病羊体表的某一部位进行叩击,借以引起振动并发生音响,根据产生音响的特性,去判断被检查的器官、组织的病理状态的一种方法。
在羊病诊断上多采用直接叩诊法,即用一个或数个并拢且呈曲屈的手指,向病羊体表的一定部位轻轻叩击。如羊瘤胃臌气时,通过叩击可判断出臌气的程度。在肺区叩击,如反应敏感则应怀疑肺炎或胸膜肺炎。在心区叩诊,如反应敏感,则应怀疑心肌炎或创伤性网胃心包炎。
(五)听诊
听诊是利用听觉去辨识音响的一种检查方法。音响是指在生理或病理过程中所自然发生的音响。
听诊的应用范围很广,从祖国医学的闻诊内容来看,听取病畜的呻吟、喘息、咳嗽、喷嚏、嗳气、咀嚼的声音及高朗的肠鸣音等均属听诊的范围。而现代听诊的主要内容是:
1.对心脏的听诊:即心音,判定心音的频率、强度、性质、节律以及有否附加的心杂音;有否心包的摩擦音及击水音也是应注意检查的内容。
2.对呼吸系统听取呼吸音:如气管以及肺泡呼吸音,判定呼吸次数、强度、节律;辨别附加的杂音(如罗音)与胸膜的病理性声音(如摩擦音、振荡音)。
3.对消化系统,听取胃肠的蠕动音:判定其频率、强度及性质,以及腹腔的振荡音(当有腹水或瘤胃及真胃积食时)。
听诊的方法可分为直接听诊法和间接听诊法,在羊病诊断上多采用间接听诊法,即用听诊器听诊病羊。
听诊的注意事项:
(1)一般应选择在安静的地方进行。
(2)依检查的目的,检查者应取适当的姿势。
(3)听诊器的接耳端,要适宜地插入检查者的外耳道(不松也不过紧),接体端(听头)要紧密地放在病羊的体表检查的部位。
(4)被毛的摩擦是最常见的干扰听诊效果的因素,要尽可能地避免。必要时可将听诊部位的被毛弄湿。
(5)注意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杂音,如听诊器胶管与手臂、衣服等的摩擦音。
(6)检查者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听取的声音上,并且同时要注意观察动物的动作,如听呼吸音时要注意呼吸动作。
(六)嗅诊
嗅诊主要应用于嗅闻病畜的呼出气体、口腔的臭味及病畜所分泌和排泄的带有特殊臭味的分泌物、排泄物(粪尿)以及其他病理产物。
如呼出气体及鼻液有特殊腐败臭味是提示呼吸道及肺脏有坏疽性病变的重要线索;尿液及呼出气息有酮味,可提示对羊酮尿症的怀疑;阴道分泌物的化脓,腐败臭味,可见于子宫蓄脓或胎衣滞留及阴道尿道炎等。
表1羊的正常生理指标
畜别
体温
(℃)
呼吸
(次/分)
心跳
(次/分)
反刍
(次/一个食团)
胃蠕动
(次/2分)
妊娠期
(天)
山羊
38.0~40.0
15~30
70~80
40~60
4~6
±2
绵羊
38.0~40.5
12~25
70~80
40~60
3~6
±2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