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盛夏,高温天气,都有不少人因中暑而住院。在各种生产劳动中,抗高温,防中暑,又将成为一件大事。
所谓中暑,是指在夏天或高温环境下,因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与很多疾病一样,中暑也是可以预防的,并且预防措施得当,几乎可以完全避免中暑的发生。在各种防治措施中,选用中成药防治中暑,最是方法简便,且疗效确实。
那么,中医在预防中暑及中暑后的处理中,有哪些方法呢?
夏季养生重点:调养心脾
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阳气充盛,阴气内敛,而人则处在天地之气交汇之中。从农历来看,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这三个月时间,中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
这个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即“阳气”,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又主神志”;同时,“长夏又属湿,湿易伤脾”,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便在于“调养心脾”。
养心:气郁体质,应防“情绪中暑”
“暑气入心”,天气炎热时,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中老年人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因此夏季应以宁心安神为要务。具体而言,就是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过于惊恐、过于悲伤、过于思虑等情志的刺激。
此外,气郁体质的中老年人,在夏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情绪中暑”。有些老人在天气炎热时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比如烦躁易怒、爱唠叨、容易兴奋和激动、低热口渴、夜睡不宁,或表情呆滞、抑郁悲观、沉默懒言、不思饮食等,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异常表现都可能是“情绪中暑”导致的面色苍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胸闷不舒、经常叹息,这些都是气郁体质者常见的表现。此类体质者多属“肝郁气滞”,盛夏时症状尤其明显,应以理气解郁、祛暑化湿的方法调理。陈皮有疏肝解郁、芳香化湿、行气健胃的特点,因此气郁体质者在夏季除保持愉悦乐观、平和宁静的心情外,还可用陈皮、冬瓜煲鸭肉或鸡肉、猪肉食用,也可吃些淡水鱼类,酌加姜、葱、陈皮、豆豉、蒜蓉等芳香调料清蒸或焖炒四大家鱼。
养脾:清淡饮食,少吃冰镇食品
除了“养心”之外,夏季的另一个养生重点便是“养脾”。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而湿邪最易损伤脾气。夏季健脾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肥腻、刺激、烧烤、油炸之品,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腐烂变质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寒湿之品易损伤人的阳气,冷饮、冰镇食品也要尽量少吃。
中医妙招,帮你防中暑
六一散:有清暑利湿之功,适用于中暑,胸闷,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呕吐,泄泻者。外用还可以治疗暑痱,防囊湿疹及小儿脓疱疮。
藿香正气类:藿香正气类包括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软胶囊等,有清暑利湿,理气和中之功,适用于热伤风,中暑,胃寒腹痛,急性胃肠炎等。
十滴水:有清热祛暑,通窍利湿之功,适用于中暑头晕,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孕妇忌用。
清凉油:有提神醒脑,解毒避秽之功,外搽太阳穴或患处可防治中暑头痛,头昏,伤风感冒,关节疼痛,并可治疗蚊虫叮咬。
风油精: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之功,适用症及用法同上。风油精用途多多,除防治中暑外,对其他夏日常见病也有防治作用,但孕妇不宜选用。
西瓜霜类:西瓜霜类包括西瓜霜片剂、喷剂等,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生津润肺之功,适用于中暑口渴,咽喉干燥,疼痛等。
中暑后,选择上述中成药1~2种使用,多可控制病情。若用药后病情仍不见缓解,或出现中暑高热时,医院治疗。另外,还有一些简单可行的中药茶饮,效果也很好。
莲藕茶:生莲藕克,洗净捣汁,加白糖调匀。代茶频频饮之,有消炎清暑,清热除烦功效。适用于夏日炎热中暑,热病烦渴,小便热痛等症。
防暑茶:藿香、佩兰各10克,切碎,与茶叶6克加入杯中,冲入开水泡10分钟代茶饮,有解暑祛浊、化湿和中功效,适用于流感与轻度中暑患者。
薄荷茶:薄荷4克、藿香、淡竹叶各3克,车前草5克。煎汤代茶饮,能清暑消热,适用于防暑,暑热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症状。
清心茶:淡竹叶15克,甘草10克,薄荷3克。加水煎汤,凉后加入白糖调匀代茶饮,有清心除烦,清暑祛湿功效,适用于夏感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等症。
供稿:虞龙敏
编辑:程姣李桦
编审:万利胜
投稿邮箱:
qq.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