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了,昼夜的温差也越来越大,这种气候环境的变化,对畜禽也带来了:各种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由于畜禽不会说话,来配合兽医们的准确诊断。医生只能基于望闻问切等手段,了解、推断可能的因素,这便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在抗菌素使用限制越来越多的形势要求下,通过适当扩大抗菌谱和提高抗菌强度(敏感性),以此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成功率。这样,通过减少治疗失败的次数;复配协同作用,降低单药的用药剂量,才能达到真正“减抗”的结果。当然,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减少,也能提高食品安全和提高养殖的收益。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畜禽呼吸系统疾病”有效治疗的一个处方: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替米考星溶液+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
1、主要作用部位
盐酸多西环素主要分布于畜禽肺以上的上呼吸道,替米考星主要分布于畜禽的肺部,硫酸新霉素有少量被动吸收,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胸腔和腹腔等部位。
2、处方协同作用
盐酸多西环素与替米考星作用相加,两者抗菌谱具有较大互补优势,联合用药拓宽了处方抗菌范围,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硫酸新霉素与完全多西环素和替米考星之间,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它的联合配伍使用可显著增强处方的抗菌抗支原体效力。
3、处方镇咳作用
处方临床治疗应用中,根据畜禽的临诊情况,可通过用足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的量,还可提高处方使用的镇咳作用。
当然,再好再科学再合理的处方,也离不开药品的质量保障和制剂的有效性。
就如近期国家公布的“全国兽药质量抽检通报”信息来看,有些厂家生产的药品含量检测才有50%不到,更有甚者,有些兽药厂家的产品含量为0,一点药物都不含有。
这样质量的药品,兽医们开具再好的处方、无论如何加量使用,效果都是不好和不能保证的。你能说,兽医们的看病技术不行吗?恐怕搬来神医,也都无能为力的。
诚然,对于一个好产品来说,质量有保证更多的体现在理化、仪器检测指标上。检验合格不代表有效,更不能判定效果一定好。
在满足这个基本前提的条件下,如何确保制剂的体内生物有效性?这是要通过特殊的制剂技术才能做到的。比如说,氟苯尼考可溶性粉的微晶包合制剂技术,在提高氟苯尼考水溶性的同时,使氟苯尼考在畜禽呼吸系统的分布浓度得到了大幅提高。使氟苯尼考可溶性粉组成的处方,对畜禽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
再比如说,有厂家把替米考星做成了纳米乳溶液。这种纳米乳制剂技术,使替米考星在畜禽体内,不会出现快吸收快排泄的、普通药品的药代动力学劣势。所以,相比之下,替米考星纳米乳制剂技术,可以使替米考星在体内有一个药物释放代偿,不会使它上升到较高的血药浓度,造成畜禽机体的免疫力短期受到抑制(抗体水平下降),这对处于疫病流行季和疾病发生期的患病畜禽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因此,质量检测合格的兽药产品,还要有较高的、基于特定治疗目的的制剂技术在里面,才能充分体现药品对于特定靶动物治疗的目的和效果。否则,就会出现,药品合格而效果却总用不出来。这是,国内外同种药品之间的最大差距所在,即通常理解的“核心”制剂技术。
“利高霉素+硫酸头孢喹肟”治疗滑液囊支原体过去,提及滑液囊支原体病,主要是在种鸡场时有发生,很少在商品鸡场见到该病。然而,斗转星移,这两三年来,滑液囊支原体已经蔓延到了商品鸡场。并且,监测这两年的该病发展情况后,发现:该病好像有愈演愈烈之势!
昨天,基层送诊一病例。经询问,二十多日龄的鸡群,有鸡子出现龙骨突变形、腿关节异常、行走困难、精神差、羽毛蓬乱、消瘦、喜卧、死亡率低、关节肿大、滑液囊和腱鞘发炎等症状明显,有些病鸡鸡冠呈黄白色,食欲减退。经剖检和实验室确诊,基本断定是滑液囊支原体感染(MS)。
滑液囊支原体呈多形态的球形体(直径约0.2~0.4unr),比鸡毒支原体(MG)略小,革兰氏染色显阴性。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有差异,引起的症状也因病原的趋向性而不同。所以,在兽医临床上,有些病例表现为严重的关节病症,而另外一些病例则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也有二者兼而有之的。
关节型病例
常出现腱鞘炎、滑膜炎和骨关节炎等,病初水肿,有渗出物,呈黄色或灰色,清亮,有黏性,随病程发展,渐次混浊,最终呈干酪状。严重病例甚至在头顶和颈上方出现干酪物。受影响的关节呈橘黄色,有时关节软骨出现糜烂组织病理学检查,软组织水肿腱鞘和滑液囊腔有异嗜性细胞浸润随后因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变厚,有时异嗜性细胞炎性变化扩展到下层骨,形成纤维素样变性。内脏器官一般不见特征性病变。
呼吸型病例
气管内有黏液,由于单核细胞浸润和网状细胞增多,而出现肝脾肿大,肝呈斑驳状玫瑰绿色,肾脏也可能肿胀,变白。淋巴细胞变性,可能导致胸腺和法氏囊萎缩,有时出现心包炎、心外膜炎和心内膜炎。
气管是病原感染的主要靶组织。经蛋的垂直传播危害更大。一群雏鸡中有10%~20%经蛋感染的鸡,则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传遍整群鸡。
经蛋垂直传染的,最高峰在种群感染后的1~2个月;病原潜伏在鸡体内数天到数个月,一旦鸡群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则很快发病。
此外,鸡群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食物、动物和饲养器具等也会被感染;饮水、空气中飞沫、气溶胶、风媒、疫苗防疫等,也可能传播该病。
因没有细胞壁保护,在宿主以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差。液囊支原体对冷、热、干燥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在湿冷的环境中可能存活几天,但在干燥和热的环境里只能存活几个小时。如果空舍时间长,就没有能力存在于鸡舍里。所以,对于那些非全进全出的鸡场来说,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的鸡群终生处于感染状态。就是那些外观正常鸡的气管中,也能分离出液囊支原体病原。这种持续不断的循环感染,是造成该病在鸡场绵延不绝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连续使用药物和疫苗防治,也只能是减少发病,而不能彻底净化。所以,从源头对种鸡的净化是根本,商品鸡全群淘汰和空舍是根除该病原体的唯一办法。
药物控制已经应用许多年,之所以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毒株致病力的差异和抗药性有关,故间歇用药和轮换用药很有必要。但必须认识到,尚没有一种抗生素,无论使用多大的剂量,多么长的治疗时间,都不能将存在于鸡群中的病原体根除掉,而只是有效治疗下的基本不发病。
如今在临床比较好使的处方是“利高霉素+硫酸头孢喹肟”给鸡子注射液使用,对关节型和呼吸型滑液囊支原体病均有效。使用方法是:在鸡子执行免疫程序时,把上述药物与疫苗混合在一起给鸡子注射。据临床反馈和基层兽医总结,这个处方不仅用于治疗的效果好,而且预防的效果也很优异。相比替米考星、强力霉素、泰妙菌素等口服药物,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预防效果,都要优于它们。
来源: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
免责申明:本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